古代的人們十分講求迷信,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算卦,而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古人們對於墓葬更加重視。
皇陵的講究尤其繁重,為了凸顯高貴的身份,歷代的皇帝都將自己的皇陵選在所謂的龍脈上,一方面能夠保佑自己死後能得到安寧,繼續享受另一個世界的美好,另一方面就是庇佑自己的子女和自己的江山。除此之外,皇陵的墓中都擁有豐富的陪葬品,各類帝王生前收藏的寶物和難以估計的奇珍異寶讓如今的人們更是大開眼界。
也正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的皇陵都被盜墓賊光顧過,然而卻有這樣一座奇葩的皇陵,不僅不講求風水,還從未被盜。
這個皇陵據說葬在北邙山。根據歷史資料記載,邙山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風水寶地。埋在山的陽面,背靠群山,面朝河流,一般這樣埋葬的皇陵是風水寶地,大吉大利。而此皇陵則是相反,陵墓背靠黃河,並且建立在黃河的邊上,這就是漢代光武帝劉秀的陵墓。
劉秀的皇陵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埋葬,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傳說劉秀生前有一個十分忤逆的兒子叫劉莊,處處和劉秀對著幹,然而劉秀卻對這個兒子十分寵愛。在劉秀即將壽終正寢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兒子說「把自己葬在邙山下的黃河裡」,因為按照兒子一貫的行為,一定會將自己葬在邙山上。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兒子劉莊這次竟然十分聽話,沒有忤逆,順從了劉秀的心願,將其葬在了黃河裡。
據說,當劉秀的靈柩剛一落下,黃河便立即向北滾去,靈柩落地處立即變成了乾燥的河岸,接著颳起了一陣旋風,旋風夾著沙土旋成了一個大冢。就這樣,劉秀墳便坐落在了邙山與黃河之間。
事實上,「不以山為陵,陂池以裁水」是劉秀本人的意願。劉秀這個皇帝一生喜歡險中求勝。昆陽之戰,以不足2萬兵力大敗王莽42萬大軍。對自己身後的棲居地,顯然也要顯露一下「與眾不同」。從公元50年開始,劉秀就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修建陵墓,並囑咐負責修建陵園的竇融,他的陵園「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就是說他的陵地面積大約九十畝,不以山為陵,且要建在河邊。兩千年來,黃河數次易道而流,泛濫的河水淹沒了幾多良田農舍,而劉秀墳卻一直安然無恙,這表明選陵黃河灘是劉秀一生所作出的又一個正確決定。尤顯遠見的是,劉秀墓從未被盜過。
小編認為劉秀實屬歷史上難得的完美帝王,他雄才大略,學識豐富,隨他一起打拼天下的開國功臣都得以善終,對待陰麗華一生鍾情,即使對被廢的郭皇后家族也照顧有加。
如此的帝王,陵寢完好未被侵擾,或許是歷史對他的眷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