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 · 健康 ·

入夏這種「懶惰」竟有藥可治?

紅網時刻新聞6月22日訊(通訊員 尋曉慶)26歲的工人小曾最近有點「懶」,入夏以來,他每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口乾舌燥,也沒什麼食慾。平日裡生龍活虎的他,近期居然難以勝任日常工作。同事們也說他最近變懶了,建議他去醫院做了一些檢查,也沒查出什麼問題。

小曾帶著疑惑來到了長沙市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門診,接診的副主任醫師尋曉慶一番問診察舌把脈,給他開了個中藥方。

吃完3付中藥,小曾感覺到精力逐漸充沛起來,頭不再昏沉,胃口大開,也不像之前那樣時時口乾了。

複診的時候,他驚奇地對醫生說:「沒想到中醫居然可以治懶病,起效還這麼快!」

醫生說,他這是典型的「濕熱虛勞」,在南方悶熱的夏季,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輕症通過保持涼爽、補充水分和鹽分就可以恢復,重症影響工作和生活的首選中醫調治。小曾服用的中藥方乃是由名方「東垣清暑益氣湯」化裁而成。

尋曉慶介紹,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體出汗增多,津液丟失,氣隨津脫,容易導致頭暈乏力、口乾多飲;中醫理論認為「濕性重濁粘滯」,夏季的潮濕亦可導致人體睏倦沉重、食欲不振。

這種濕熱環境引起的症狀也被中醫稱為「疰夏病」,中醫著作《辨證錄》中有記載「人有時值夏令,便覺身體昏倦,四肢無力,朝朝思睡,全無精神,腳酸腿軟」。

「東垣清暑益氣湯」由金元時期的中醫大家李東垣專門針對「濕熱虛勞」而創,有健脾清熱、升清降濁之功效,正是夏季提神解暑的良方。

有點「懶」,入夏以來,他每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口乾舌燥,也沒什麼食慾。

長沙市第一醫院中藥房展示的「東垣清暑益氣湯」。

清代還有另一個版本的「清暑益氣湯」,是由中醫溫病名家王孟英所創,方藥組成包括西洋參、冬瓜皮、西瓜翠衣、荷葉梗、石斛、黃連、竹葉、麥冬、粳米、甘草,這個方清熱養陰之力更強,而祛濕之力較弱,中醫師會根據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劑。

紅網時刻新聞6月22日訊(通訊員尋曉慶)26歲的工人小曾最近

長沙市第一醫院中藥房展示的「王氏清暑益氣湯」。

尋曉慶提醒,「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非常強調內外環境(氣血陰陽)的平衡。夏至過後將進入炎熱的三伏天,應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同時又不可過度貪涼(如將冷氣溫度調得過低),否則也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中醫稱為「陰暑」之病。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more